从萌芽到开花,蓝海湾孵化港如何赋能科创种子
深圳线易微电子有限公司创始人方向明接受记者采访。
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8日讯(记者 杨铭琪 实习生 程云蔚 郑欣云)“创新、全面、积极”深圳线易微电子有限公司创始人方向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连用三个词形容自己的创业体验,他直言,“这里是创业者在风浪中,最值得信任的港湾。”
深圳线易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线易微电子”)成立于2025年,是国内率先突破高可靠磁隔芯片的高端模拟芯片企业。目前,该企业已打造通用数字隔离器、隔离信号收发器、磁隔驱动、磁隔电源四大自主知识产权系列,并获评“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024年,线易微电子完成Pre-A轮融资,并于同年年底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以下简称“河套深圳园区”)设立子公司——深圳芯驱半导体有限公司,入驻港科大蓝海湾孵化港。
方向明回忆,短短半年,团队规模翻倍,在蓝海湾孵化港的办公空间也随之扩容。就在两个月前落幕的第五届“创青春”深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上,公司夺得初创组桂冠。据他介绍,在线易微电子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港科大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与蓝海湾孵化港的保驾护航,不仅按企业成长节奏配置办公空间,还对接各类深圳乃至全国的赛事机会。正是这种一路随需而变的服务,让在孵企业得以心无旁骛地潜入技术深海、奔赴市场浪尖,在河套这片科创热土上高效成长。
戴盟(深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杰接受记者采访。
2025年,戴盟(深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于蓝海湾孵化港正式运营,在河套深圳园区从零起步;如今,这家企业已初露头角,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含触觉多模态具身智能研发公司,是深圳市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重点企业。戴盟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陈杰告诉记者,创业初期,研究院与蓝海湾为其明确了发展方向,资金最紧张时,共享实验平台免费向团队开放,并协助引入政府专项资金,多维度的助力让公司得以“加速前行”并“跻身一流”。
一批又一批的科创“种子”扎根于此,拔节生长,一路生花。截至2025年7月,蓝海湾孵化港累计孵化企业205家,其中港澳留学生项目170个,教授科研成果转化项目33项,申请知识产权累计超过2462项,培养国高企业22家,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其中,50家企业获得融资,估值过亿企业30家,累计总估值超100亿元。
作为首家获福田区创业孵化基地认定的香港高校孵化器,蓝海湾孵化港通过汇聚深港两地的技术、创业、创投、产业、政府资源,为高潜质初创企业提供优质及专业的孵化服务,打造深港科技合作、粤港澳大湾区科创资源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培养以应用港科大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企业。
今年,蓝海湾孵化港走入第十个年头。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杨晶磊在《河套会客厅》访谈中曾表示,蓝海湾孵化港拥有一支专业的高素质孵化服务团队,从实验室成果到初创公司,再到市场认可的产品,陪伴企业跨越各个关键节点,并将经验路径化、制度化,持续向更多企业团队赋能。
在河套深圳园区,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和蓝海湾孵化港通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助力创业项目有规划、低风险的高效创业,为在孵企业、项目铺设一条“高速成长通道”,让梦想和现实在此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