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舞者”跳出国赛一等奖!龙岗坪地《背带情深》载誉归来话传承

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8日讯(记者 张凡 通讯员 叶昌鑫 刘红胜)8月6日下午,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召开2025年全国民族原创排舞大赛成果座谈会。16位平均年龄60岁的“银发舞者”与街道干部、文化传承人围坐一堂,分享原创客家山歌情景剧《背带情深》从排练厅走向全国领奖台的奋斗历程。这支由退休居民组成的队伍,在7月湖南怀化举行的全国民族原创排舞大赛中,以9.16分的全场最高分摘得一等奖,让客家文化在全国舞台上“翩然起舞”。

一舞《背带情深》:小背带跳出大情怀

《背带情深》以客家传统育儿用品“背带”为创作核心,通过舞蹈与山歌融合的艺术形式,讲述母爱传承与孝道文化。舞台上,舞者们身着素雅客家服饰,用“转腰送带”“叠带俯身”等细腻动作,再现客家人“母背儿小、儿背母老”的温情图景。

“背带是客家阿妈的心肠,一头系着娃,一头拴着家。”该剧主创之一、原街道党工委书记、客家山歌“五老”工作室传承人黄冠雄动情地说。他介绍,舞蹈动作灵感源自老街坊背孙儿赶集的日常姿态,而“叠带”造型则暗含代际反哺的伦理密码。

为打磨作品,团队历时半年集中排练,修改动作细节30余次。“有时为一个转身的节奏争得面红耳赤,但想到要把客家文化跳出去,大家又笑着继续练。”队长李姨翻出手机里的排练日志,字迹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晚排练至深夜的坚持。

党建引领:织就“银发文化”传承网

“能拿全国一等奖,不是偶然,是坪地‘党建+老龄文化’多年深耕的结果。”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长青老龄大学校长吴豫青在座谈会上表示。

近年来,坪地街道依托“五老”工作室(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激活退休群体文化潜能。黄冠雄、杨俊威等退休干部坚持每月走进社区教唱山歌,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则提供录音设备、专业编导等资源支持。长青老龄大学开设舞蹈、声乐等12门课程,年均吸引超千名老年人参与,培育出一批兼具传统文化素养与现代艺术表达能力的“银发骨干”。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街道通过“五老”工作室开展文化演出342场、培训167场,惠及群众5万余人次,累计获得国家及省级奖项15项。2024年,该团队曾获全国广场舞锦标赛特等奖。

“从选题到编排,区委组织部全程把关,街道领导多次现场指导。”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谢志雄回忆,为增强艺术感染力,团队特别邀请客家山歌非遗传承人指导唱腔,并将“月光光,照厅堂”等童谣融入背景音乐,实现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共鸣。

共话未来:让客家文化“一直发光”

座谈会上,比赛视频循环播放,掌声不断。“你们跳出了客家文化的魂!”龙岗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詹勇现场点赞,“老龄文化不是‘夕阳红’,而是能照亮全国舞台的‘朝阳工程’。”

面对荣誉,团队已瞄准新目标。“我们将筹备第十二届客家山歌成果展,并备战10月的国家级广场舞大赛。”吴豫青说。黄冠雄透露,正构思以客家围屋为主题创作新舞,“要加入建筑线条动作,还可以融合童谣合唱,吸引年轻人关注”。

队员们的讨论热烈起来:“动作要更有力度”“音乐得更现代些”……正如舞者陈姨所言:“只要我们还能跳,就要让客家文化在全国舞台上一直‘发光’。”

从《背带情深》的载誉而归,到新作品的酝酿萌发,坪地这群“银发舞者”正用脚步丈量文化传承的深度——传统,不在博物馆的展柜里,而在一代代人的舞步中,永远鲜活,永远年轻。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