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校时代来临?最新QS 世界大学排名高度关注亚洲院校

2025年6月,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机构 QS (QS) 正式发布了 2026 QS 世界大学排名。本次排名基于5个不同维度的10项指标,包括学术声誉、师均论文引用、师生比等,这些指标经过加权指数得出了来自10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所大学的排名。

亚洲地区高校排名_亚洲地区大学排名_

QS 排名的不同指标

QS 排名为全球范围内的大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尤其是对不少国际学生来说,它已成为选校时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为顶尖高校提供了众多人才。本次排名中,亚洲多所高校表现优异,相比去年整体表现提升,揭示了 QS 世界大学排名从欧洲名校到亚洲大学的重心转移。

QS 排名的重心转移到亚洲高校是偶然的吗?为什么 QS 排名要如此关注亚洲高校?

其一,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当今公认较为权威的世界大学排名共三个,除了熟知的 QS 世界大学排名,还有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和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世界大学排名之间竞争激烈,QS 世界排名正面临欧洲市场关注度逐渐下滑的困境,因此主动向市场潜力更大的亚洲和澳洲转移,能够吸引到更多高校参与并提升 QS 的国际影响力和关注度。

其二,中国高校力量迅速崛起。中国多所大学在师均论文引用等指标表现优异,说明了中国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及其研究质量。以香港地区为例,5所高校持续稳定在全球百强之列,整体排名近年来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其中香港大学飞跃至全球11名,进入全球顶尖大学之列。港大校长张翔教授表示港大会持续创新,积极助力国家发展策略成为教育强国,实践宏伟使命。这揭示了当代国际教育新趋势:亚洲力量迅速崛起,传统名校正面临着方法论变革的挑战。

屏幕截图 2025-07-02 151623.png

QS 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内地)Top15

其三,QS 排名的商业性质对其排名结果产生影响。加入 QS 排名的高校于 QS 排名之间存在互利互惠的关系:高校通过提高在全球的排名从而获取更好的声誉吸引众多人才,而 QS 排名通过收取高校的费用而获取更多利润。向亚洲高校的重心转移不仅有助于加强 QS 排名在亚洲的影响力,也有助于提升其盈利能力。

随着 QS 排名逐渐被大众所知,QS 排名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开始受到质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在202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QS 排名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对全球排名造成巨大影响。这种商业性质可能使 QS 排名的公正性受到质疑,特别是在一些学校为提高排名而做出策略性调整的情况下。这些排名早已不能准确反映一所高校的真实实力和学术水平。国际大学排名机构的主观指标和商业化让许多高校已逐渐减少对这些排名的重视,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多所国内985重点高校陆续表示不再向国际大学排名机构提供相关数据。

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对于世界大学排名,大学的理性态度,就是“看看而已”,不必太当真。

因此,尽管 QS 排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球高校的参考框架,但当我们查阅 QS 排名时,需要理性对待,不要盲目追求排名。排名高并不一定代表该校在某个专业领域的优越性。学生们应当考虑到自己的学术兴趣、专业需求、经济情况、职业规划等具体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

作者丨梁煖 实习生 舒杨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